主持人:孙延祜 中企联常务副理事长: 赵部长讲得非常精彩,这个题目非常有现实意义,许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展开,非常遗憾,希望以后有时间请赵研究员能够继续给我们讲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同时,面临东北亚经济如何合作的问题,这里头非常复杂,也非常现实,今天我们应该说听得非常兴奋,也很受启发,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赵部长不能够展开讲,我们对他的精彩演讲再次表示感谢。 主讲人:赵晋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谢谢,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来沈阳参加全国企业家的一次盛会。感谢中企联邀请我参加这次活动,同时借此机会向今天获奖的优秀企业家以及在座的各位企业家所做出的突出成就表示我的敬意。 交给我的题目是有关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宋主任在报告中已经介绍到了,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过程中,应该说对外开放应该是它的亮点,其他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积极参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从实现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目标来讲,如何更快更好使东北地区甚至使企业能够柔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这是振兴东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内容。 考虑到这一点,我今天想介绍这样四点内容,东北亚合作的主要内容和进展,什么叫东北亚,为什么谈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提到东北亚合作,第一个问题就东北亚合作的背景或者说实际的进展向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做一个介绍。第二个方面,东北亚经济合作和振兴东北有什么样的关系,经济影响是什么,包括对中国经济影响是什么,第三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最后一点,企业在振兴东北或者说在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责任预作用,东北亚合作从地域范围来说应该包括中、日、韩、俄罗斯、蒙古和朝鲜,应该从经济关系来看,主要围绕中日韩三个经济大国之间的合作展开的。 首先来看第一点,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区域合作,区域合作具体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样的意思,经常听人家这样讲,它是什么样的含义,实际上它是三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是指什么呢,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简单讲,通过加强合作,改善投资和贸易环境,降低贸易和投资的成本,提高资本、技术、人员、商品流动的效率,也就是说核心在于便利,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个含义是指功能性的合作,也就是说我们在不同国家之间可以选择优先发展的领域,我们进行资源、技术和信息的共享,或者说联合开发,比如说某一个跨境区域河流的开发或者是具体项目的开发,这是功能性合作。第三个层次是叫做制度性的合作,也叫做贸易安排,是什么意思呢?在同一个区域的国家之间签订一种协定,签订协定以后建立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区域内部实现资本商品技术人员跨境的自由流动,因此从合作的层次上显而易见。最后一个是层次最高,合作的层次是最高的,而且深度是最深的。我们国家应该说长期以来,在对外经济关系中,尤其是最近几年,在中央经济外交指导思想下,正在加快和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特别是关于制度性的合作,我想大家都有所耳闻,我们国家在区域合作,特别是制度性合作方面的具体进展,我们可以把它归归类,实际上中国现在已经正在商谈,建立制度性安排一共有九个,涉及到27个国家,其中涉及到双边贸易额大概占我们国家对外贸易额的四分之一左右。具体来讲,比如说有些已经生效了,有些已经开始实施,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货物贸易协定,中国和智利之间的贸易协定,以及内地和香港,内地和澳门,这是已经实施的,第二个层次是正在进行政府谈判的,比如说中国和巴基斯坦,中国和海合会,中国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我们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谈判可以结束,也可以签署一些货物贸易协定和服务贸易等自由协定。 启动政府间联合研究的贸易协定, 中国和冰岛。 最后一个方面,目前正在处于学术研究阶段,还没有真正进入政府之间谈判的阶段,中国和韩国、日本自贸区,和日方、韩方对应机构进行的。同时还有中韩双边自贸区以及整个东亚自贸区正在处于学术研究的阶段,这是我们国家的进展。 从地图以及我们所处周边环境中已经可以看到中国在区域合作政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靠南我们和东盟,内地和香港澳门之间已经通过制度性的安排实行全面的合作,深度的合作,靠西,海合会、巴基斯坦正在推进,在不远的将来有实际的成效,靠北有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在经贸合作方面已经有所动作。靠东应该说就是中日韩,或者我们所说的东北亚合作。东北亚合作既然说从周边环境来说,既是首要又是关键,在东北亚合作方面有什么实际的进展呢,也就是说我们在已经解决了靠南中国和东盟,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这种制度性合作关系以后,下一个阶段应该关注什么方面?通过这个资料可以看出,从中日韩三国经济GDP、贸易投资方面的总量,在东亚地区的部分远远超过中国加东盟,如果你在这个区域么能够推进区域合作的话,恐怕对这三个国家,特别是对中国的影响将是更大的。所以这是我们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或者说我们已经正在进入研究的阶段。 具体的进展是什么呢?比如说我们通过这个可以简单了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日韩三国区域合作的进程,首先是在1999年10月份三国领导人开始每年定期举行一次会谈。在2000年组成三国经济研究机构之间的关于经济领域合作的研究机制开始正式起动,2002年建立了三国的经济部长的定期会议机制,这可以说制度安排的开始。在这两个机制形成之后,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从2003年就三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进行可能性研究,同时政府之间第一个层面和第二个层面贸易便利化、功能性合作实际上正在同步推进。在03年三国领导人签署关于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对区域这个合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是纲领性的文件。04年三国三方委员会又制定了行动战略,具体推进首脑们或者首脑的思路的时候,从哪些具体领域开始。从具体领域来说,在行动战略丽设计到14个领域,有经济的、文化的、人员交流甚至政治、安全,但是这里头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呢?把中国的东北地区振兴问题也纳入了东北亚区域合作大的框架之内,成为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比如说在2003年的10月7号在三国领导人的会晤中,温家宝总理当时提出关于加强东北亚合作的四项建议,第四条建议是什么呢?中国作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外开放的方式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一个平台。在2004年举办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际研讨会。在2004年的9月份这个会议在大连召开的,来自东北亚地区各国政府、企业、学术界380人,取得非常圆满的成功。而且总中国政府来说,从去年开始由商贸部牵头每年在吉林、长春召开东北亚贸易投资博览会,它也是政府主导的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机制,这就反映了我们是通过国际合作或者区域合作这种方式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问题,这是关于区域合作。 第二个问题,经济影响到底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大家做企业工作的同志,我想对这方面的认识更是深刻,便利化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做买卖,投资将会更方便,成本更低,自由化促进自由流动,成本是更低,效率是更高的,这样的区域合作不断推进,产生的结果就是有一个贸易的创造或者贸易转移,包括投资的创造效益,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现在从中国东北亚这些国家最近几年的一些贸易和投资关系可以看到一些影子,这是什么呢,这是东亚地区国家对中国直接投资,从2000年到2005年的变化,2005年和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21.5%,这个意义是什么呢?比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平均速度整整高出15.5个百分点,东北亚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在整个中国吸引外资的份额,2000年只有10%,2005年达到19%,接近20%,从不同国家,日本在吸收外资占到10%,提高了三个百分点,韩国也由百分之三点几提高到百分之八点几,提高到五六个百分点,这正好反映东北亚国家之间在投资和合作方面的取得明显进展。 再看贸易,贸易应该这样讲,双边贸易和东北亚国家的也是年均增长速度,但是这略低于平均增长速度,为什么呢?事实上是因为我们对美对欧的双边贸易增长太快了,增长速度年均都是在百分之三十几,相对而言,对东北亚这个事比重略有下降,尽管如此也是在四分之一左右的份额。 是不是重要性下降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什么结构性的变化,过去可能是又有出口和进口,现在东北亚这些国家正在和中国形成一个产业链条,恰恰说明融合程度在提升,为什么叫做产业链条呢?也就是说随着直接投资或者产业转移,日本韩国的企业在中国投资以后,它要从日本和韩国进口大量的关键零部件一些设备和技术,在中国加工组装以后出口到了欧美市场,这样的话成为加工组装的基地,从产业链条是跨境连接的,它有这样一个作用。比如说在2005年和2000年比,对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逆差是增长了三倍多,我们对于东北亚之外的国家的贸易顺差也是增长了三倍多,恰恰说明产业链条关系的存在,也是东北亚和中国经济关系在加深的一个表现。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与东北亚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刚才讲的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们和这些国家的关系,反过来从日本和韩国的角度来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根据日本的统计,实际上在日本这五年对华贸易,在它的对外贸易比重中整整提高七个百分点,日本在对外投资中,对华投资占全部对外投资整整提高十二个百分点,韩国在四年间对中国的贸易也是提高了四个百分点,韩国对中国投资的比重整整提高了将近28个百分点,中国现在是它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从这个角度说是什么样的含义呢,相对中国而言,日本和韩国作为贸易伙伴、投资伙伴的地位发展得更快,作用更为明显。 既然如此,从东北地区来说面临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在这样的大的背景下,东北亚合作经济和贸易合作发展是很快的,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我们相互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肯定是非常深刻的,市场有相互比较优势才可能这样发展。第二,长期以来,至少在贸易便利化方式采取很多的措施,对提高贸易和投资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它的效果。第三,发展到今天有这么一个很庞大的关系和良好的关系,你现在得需要继续推进区域合作,想办法进一步提供保障,让它发展得更快一些,恰恰在东北亚区域合资,在2004年达到高潮之后,由于终日关系之间或者日韩之间政治关系的恶化,出现很多的困难,使得进程稍微有一些缓慢。比如说在建立自由贸易区方面,中国是十分积极的姿态,但是作为日方可能采取的是非常消极的态度,确实是当前不愿意看到的困难的局面。 我们来看作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东北地区意味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一般制度性的安排或者贸易投资便利化包括贸易投资的自由化,对于相邻地区也就是跨境地区之间的影响可以说更为直接,相对于国与国之间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对相邻地区贸易的创造效益将会是很大的,会产生贸易机会,成本更低,相邻地区有这样的区域优势。第二从投资来说,有投资创造效益,很近,韩国到山东投资,到辽宁、吉林投资,中国的企业到外国投资业提供便利的条件,到俄罗斯、朝鲜。第三作为跨境或者相邻地区之间,大量商品、金融人员的往来,肯定会发挥通道性的作用,产生一种产业聚集效应,既然成为通道,服务业就得上去,制造业就要配套。在发挥桥梁和通道作用方面会产生一个聚集的效应。 第四,由于相近,有很多跨境合作开发项目,大图们江区域合作,这个地区的成员共同参与的,因为他们相邻,所以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就更具有特殊意义。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合作方式有四个优势,第一个日本、韩国和其它东北亚国家非常近有区位的优势。第二,在东北地区集中大量来自东北亚国家企业的投资,作为全国平均来说,大概有百分之十几、十五、十六的比重,来自东北亚的投资,从企业数字来看。在东北地区集中了44%,来我们这儿投资的外资企业,来自东北亚地区的企业是占到了44%,这就是集中了大批的东北亚地区的外商的投资企业。从贸易关系来看,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从中国平均来说,我们对外贸易,东北亚市场的份额也不过是不到20%,但是和东北亚国家,在东北地区和东北亚国家的贸易关系就占到对外贸易的43%左右,将近一半。所以你在这一点上来说,作为东北地区我们刚才讲了,一是区位优势,第二是集中了大批的东北亚企业的投资企业,第三你在成为东北亚货物贸易集散地,你占了43%,包括我们刚才讲的,在东北地区的外资中有44%是来自东北亚地区的。这在全国是什么样的概念呢?从中国所吸收的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大概有20%是集中在东北地区。你就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定位,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当然我们说,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的只是机遇,你可能还会有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在什么地方方面呢?实际上刚才宋主任已经做了很相近的分析,我觉得对大家很有参考意义。把关系描绘在一张图上,作为东北地区在国内的优势是什么呢?可能是在能源、农业领域。而且从相对于人口比重来说,8.3%左右,GDP是10%,大致理解成为东北地区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十分之一或者一成,我们就把它叫做十分之一经济。相对于这个比重而言,你可以看看弱点或者劣势到底在哪儿?这个图实际上表现得非常具体。比如说在对外这一块,出口进口,你在全国的份额实际上就是大的缺口。现在经常有人喜欢讲中部塌陷、西部洼地等等这样的概念,如果从这个图上来看,涉外部门恰恰是东北地区的洼地或者是缺口、塌陷的部分,这说明你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觉得首先我们可能也需要从这个角度出发。 另外就是说,东北区域内外资企业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结构,作为区域内的结构。这也是我们可能存在的一个问题之一,虽然说东北地区从整体上来说,吸收的外资也不少,特别是来自日本、韩国的企业也很多,但是你在注意一下你做一个结构分析你就会发现,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辽宁,如果把大连的辽宁和大连做一个比较,日本企业、韩国企业70%、80%是集中在辽宁省,这一点和其它外资比重是有着很明显的差距。在不同省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大的,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劣势。第三个方面的劣势,日韩企业在东北地区投资规模和其它外商投资企业的比较,如果你的规模,比如说超过其它外商投资企业,说明技术程度也高,吸收就业的效果也明显,通过这个图也发现,真正日韩企业比平均水平高的主要集中在出口部门,也就是说大连一带,辽宁一带大量的出口加工企业,但是我们在其他的方面基本上都是小于所有外资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你是小于其他外资企业的,这也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虽然说外资企业看起来也不少,特别是来自日韩的,但是严格地讲,一般来说中小企业占得比重比较多,对当地投资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相对比较少,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场合,经常在强调这个问题,希望我们能通过企业之间的投资层次的提高加强东北亚国家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本地化程度,外商投资企业需要做本地化的,我们希望本地化更多为东道国做出贡献,真正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成就来。你的实际效果我和平均水平做一个比较我可以发现,在就业方面不错,超过平均水平,这说明劳动密集型的投资占得比较多,在出口方面,相对于销售收入的出口依存度方面是非常显著的,那说明在当地出口的贡献可能会大一点。包括日本企业,比如说在资本利润率方面、企业效益方面好像也超过了平均水平,我们对非常关注的方面,恰恰日本和韩国企业都做的是本地化程度比较低的,一是当地零部件的采购。如果你进来,很多生产出口都不怕,如果零部件或者是原材料多数从当地的上游企业采购的,这样的话对上游经济的带动作用就非常明显了,但是计算表明,他在当地采购的比率远远低于所有外资平均水平,这就说明你在这方面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本地化程度不高。 再一个方面,比如说税收。对当地税收的贡献,这是一个根本,这是建立和谐社会,包括政府提高财力做更多的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日韩企业在税收方面的贡献相对来说比较低,主要搞加工贸易,对税收的贡献肯定有所下降。这也是我们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应该说,我们目前的劣势或者说所面临的今后有待于继续提高的方面。 这样的话,有些同志就奇怪了,一方面日韩企业在出口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另开生面又说东北地区整个对外贸易是一个洼地,原因在哪儿呢?实际上原因很简单,比如说这是拿辽宁省作为例子和几个主要的省市之间,作为外资企业总产值有多少用于出口和进口,在这里头就会发现,辽宁出口依存度和进口的依存度在这里头是最高的,也就是说集中在辽宁或者说大连这一带的外商投资企业有相当主要搞出口加工贸易,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很高,当然这个也不能说是一个坏事,关键出口依存度的作用是不是波及到了其它企业,这是我们最关心,如果把这种效果带到非外资企业,其它企业,有助于当地的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把外资企业放在一边,就计算一下非外资企业总产值中到底有多少用于出口和进口,结果你就发现,辽宁的排名反而是最靠后的,说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它相对独立的运行两个机制,或者说两张皮,没有把真正和当地经济、当地的产业链条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我们在对外开放或者说吸引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你的这种效果只有向当地企业外移了,传递过去应该说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才会非常明显。这也是说明我们现在的劣势之一。 时间关系,我再讲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刚才讲了,作为企业在东北亚合作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责任预作用,首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说,目前东北亚区域合作遇到一定的困难,关键在于有一些相互之间政治关系上出现了问题,进入一个困难的时期。但是作为国家的战略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要加强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企业家应该做到,以经促政,以民促官,在政治关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经济关系正常非常正常,关键在于中国、日本、韩国的企业家做出了贡献,今后继续通过这种方式促进这方面的发展。 第二方面用足区域合作的政策条件。有很多企业家,比如说对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对我企业有什么样的好处并不是十分明了,区域合作如果做贸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出口会更容易,特别是在中国和东盟,中国对东盟的出口现在增长速度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呢?因为相互之间要取消关税。你要把这个条件用足然后开拓东北亚国家的市场。 第三个方面,与跨国公司建立联系。由于这样的区域合作,有利于投资的进入,可以为他配套,更多为跨国公司投资企业配套。 第四,采用并购的方式,进入日本和韩国投资。从现在来说,这也并不是说不可能,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能性。 最后自主技术创新的问题,这是下一个单元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资料对观点做一个说明。比如说中国的企业现在到日本、韩国投资,过去我们是不可以想像的,但实际上由于区域合作的推进,已经成为一个现实。比如说根据日本和韩国的统计,2005年到日本投资的企业有24家,投资的规模虽然还不是太大,818万美元,但是在日本整个吸收外资中已经占到了0.02%,而且增长速度增长了两倍,到韩国更是这样,一共将近600家,投资金额达到了11亿美元之多,增长了22倍,在韩国吸收的外资占到9.1%,这就可以看出,这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家的机会。 从2000年到2005年期间日本哪些行业对中国投资增长很快,可以看出运输设备、电器机械增长都是非常快的,年均增长速度甚至达到70%、60%多,这就是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和工业化的发展直接相关的。作为日韩企业来讲,他们对外直接投资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制造业占得比重非常高,高于一般的水平。以上就是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东北亚区域合作方面的关系,提出我个人的看法,希望今后能和大家继续进行这方面的交流,也非常感谢这次大会为我提供这样一次机会。 谢谢! 主持人:孙延祜 中企联常务副理事长: 非常感谢宋晓梧同志就振兴东北有关情况,有关政策和未来的走向所做的演讲,讲得非常精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提问题了,可能大家还有很多问题感兴趣,想提出来,再次感谢宋晓梧同志的精彩演讲。 赵教授对经济学、金融学以及地区经济,特别是东北亚经济有非常深的研究,对日本韩国的经济也有很深的研究,对国家经济学比较也有很深的研究,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东北亚经济合作。 主讲人:宋晓梧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 非常感谢中国企业联合会邀请我介绍一下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我国装备制造业我想这两个问题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大家知道,最近国务院又通过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文件,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考虑早很多装备制造业都是在老工业基地,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这一项任务放到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是一个简称,实际上是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不完全是区域概念,是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等。一开始先从东北开始,像内蒙古五个蒙市纳入进来,接下来向中部老工业基地延伸,有关的政策措施延伸,考虑到这一点,就把振兴装备制造业这项工作放到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现在正在抓紧,包括机构、编制、人员正和中编办研究。这样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正好是现在要负的行政责任,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一下有关情况,希望大家各位企业家的支持。 我想谈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概况。大家都知道,东北是新中国的摇篮,从工业上来讲,大家都常说这是共和国的长子,同时从农业方面来讲,也是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工业基础回溯历史的严格,一五时期苏联程度援助156个重点项目为工业打下重要的项目,156个重点项目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放在东北的,经过多年的建设,东北地区形成了沈阳、大连、鞍山、本身、抚顺、长春、吉林、齐齐哈尔、大庆等一批重要的工业城市,东北地区曾经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的物资和装备,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也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重要的贡献,为我们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这一点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的。 到现在东北电站的成套设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是哈电集团生产的哈火电发电机组,这是大连造船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是大连新船重工建造30万吨超大油船,去年我陪着廖晖副主席率着港澳企业家到大连参观,当时看了一些企业家,马上就要订货,质量很好,价格远比日本、韩国造得要便宜。 作为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老工业基地,现在依然有着很好的工业基础和工业存量。为什么国务院和中央既提出了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之后又提出振兴东北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或者叫战略决策,传到国外去有的人搞错了,昨天新加坡有一个传媒集团找我访谈,他把振兴说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说没有提这么高,基本国策是人口、计划生育,你们可能有一点弄混了。在国外,国外把战略决策提出更高一些。 提出这个有针对幸得,我不知道在座的是不是东北的企业家比较多,我们也承认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受到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的影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明显地下降,我下面有这么几个数字说明。 从1978年也就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真正城市的改革是1984年,从整个改革开放来看,从1978年到2003年间,东北三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7.1%下降到8.2%,降幅达到52%,辽吉黑在全国下降的8、9、19,广东、江苏、浙江上升到1、2、4位,东北三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从18.2%下降到10.1%,降幅达到45%,工业利润占全国的比重由22%下降到11.6%,企业亏损面有所上升,25.1%上升到28.1%,1990年到200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上升由2.2%上升到6.5%,4.3%、4.2%,辽宁失业率是全国登记失业率最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在2001年在辽宁进行试点实行并轨,把企业内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服务中心逐渐取消,变成公开失业,最近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的课题研究我们看到以后,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结构有七个基本特点或者叫变动趋势。 第一,国有包括控股工业比重偏高,非公有制经济不发达,到2003年底国有企业在东北工业中的比重高达67.5%,比全国的比重30%,而非公有制经济仅占全部工业的29%,约相当于全国比重的一半,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三分之一,国有比重高,民营经济相对补够发展。 第二个特点,大型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实力比较弱。2003年底东北大型工业企业创造的产值占本地工业比重高达57%,比全国高23%,大型公有制其实就是国有制,大型国有企业为主的组织结构与沿海经济以非公有制为主的中小企业组织结构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第三,重工业在东北占有绝对的优势,轻工业比重较低,东北重工业的年底占本地工业比重70%上升到82%,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13个百分点扩大到17个百分点。 第四,采掘业比重比较高,制造业比重下降。1978年到2003年东北采掘业产值占本地工业比重由12.3%上升到13.3%,而制造业比重由16%下降到7.4%。 第五,装备制造业占全国的比重下降,在东北工业比重有所提高。1978年到2003东北装备制造业的产值比重由16%下降到7%,但是占东北本地工业的比重由25.5%上升到29.9%。 第六,资源开采和资源粗加工位居各大工业行业的前列,2003年底东北工业产值占5%七大行业除交通等都是属于资源开采和资源粗加工业。 第七,东北高技术产业产值低。东北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7.9%,占制造业产值的9.8%,相当于全国比重的55%和60.7%。 在这个前提下,利用好东北原油资源和存量优势,但是要克服传统体制特别是计划经济长期对东北地区的影响,让经济的运行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的轨道上来,东北干部和群众,包括企业家也经常说,东北是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最早,而退出计划经济最晚的一个地区。当然有它历史的原因,也有地缘的原因。但是我们确实应该承认,在这方面由于计划经济进入得早,退出得晚,在思想观念,经营理念,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面相比更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这一点相比的话,确实比江浙、广东一带有一定的距离。尽管有这样的情况,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其他提出难以替代独特的优势。东北现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5年东北三省实现生产总值还占全国的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内急完成增加值占全国的9.6%,超过东北人口占全国8.1%左右的比重。原油产料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二分之一,商品粮占三分之一,汽车产量占四分之一,重型卡车占二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钢产量目前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军事工业这一块在东北具有举轻若重的地位。 提出振兴东北以来,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开局良好,振兴东北领导小组的组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以肯定的,今年政府报告对这个依然做了肯定,第二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近两年东北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 首先就是中央各项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政策效应应该说显现出来了。大家知道有一个11号文件,关于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中央国务院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中提出了许多的政策,这些政策现在基本上得到落实,已经得到落实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在辽宁之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推开并完成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工作,目前正在对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进行总结。下个星期四也就是4月20号召开第一次国务院关于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社会保障试点的总结会议,因为我还是领导小组的成员,专家评审队伍已经到两个省已经去过了,做过调研了,也包括辽宁在内。 率先在东北三省八个行业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也就是叫做增值税转型,从生产型转成消费型。前两天国家税务总局的局长刚到中央党校做了一个报告,他特别提到这一点,东北三个省截至去年2005年底累积退税约50亿人民币。国家实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和中央企业分离职能办社会方面给东北大力的支持,出台解决东北地区厂办大企业的政策,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行,这和社会保障试点是联系在一起,主要解决国有企业固定职工或者传统固定工养老失业以及下岗之后的再优惠政策,当时没有包括大集体问题地,那部分人解决,大集体的问题就突出出来了,特别是在资源性的城市。就认真研究,去年年底已经出台了这样的政策,现在确定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四个城市,又在鞍山是不是找一个资源性枯竭的城市大集体试点,跟辽宁省商量以后,省里面希望把抚顺列为试点。国家开发银行对东北振兴给予了政策性的贷款支持,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帐的工作。 第二方面,东北振兴起来的形势变化出了一些政策得到贯彻以后,还有一些其他政策,首先在黑龙江、吉林减免农业税,这是1994年。1995年到了辽宁,今年全国基本上都实施了,但是率先在黑龙江和吉林开始减免农业税。所以,家宝总理有时候说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果从农村先着手的,这样的政策还有。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这两年也取得积极的进展。从所有制结构来说,东北三省国有企业改革应该说取得重大的突破,2005年黑龙江、吉林省分别对92户和816户地方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辽宁省6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了股份制改造,80%的国有中小工业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的改革,2005年对东北三省32户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联合重组的步伐也在加快,2005年9月,辽宁鞍钢与本钢成功联合重组为鞍本钢钢铁集团,具备了年产钢两千万吨,销售收入一千亿元的水平。北方工业公司兼并重组了经营困难的辽宁华景公司、中铝兼并抚顺的铝厂,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的粒度在东北地区力度很大,这有东北地区的特点,我们常讲,东北提出来要进一步开放和当初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是不是完全是地缘的递进还是说有什么区别没有?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我觉得有一些不同点。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国家资金很短缺,外汇储备很少,百十来个亿,国内民营资本基本上还没有,刚经过文化大革命,民营资本基本上还是没有的,很欠缺,沿海地区开放的时候首先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当然随着引进资金也带来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运作的经营的理念、管理的方法,对沿海地区经济的活跃非常有好处。 主要是来料加工,农副产品的加工,一开始搞一些简单的服装、鞋袜、领带的出口,但是我经常跟东北的企业讲,别看你生产的是重型机械,别看江浙一带生产的是领带,最后你挣的钱还不如人家生产领带多,你厂房大,职工多,要看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究竟以什么为导向,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国家的经济,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缺不了装备制造业。 但是这是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到东北开放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国家发挥储备已经到了全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国内民营资本集聚了一大笔的钱到处买油、买煤买房,温州购房团到处跑,东南沿海一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在水资源、土地、电力本来缺少一些像天然的资源、矿产资源,所以到了东北发展时期,我们很大一个程度是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原有国有企业的优势,存量资产的优势和现在相对来说土地、水、电力比较富裕一点的情况,把民营资本大力吸收过来,这两年的确是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组在东北地区力度非常大,这是其中一个特点。 再一个特点,当初是来料加工,现在工业发展到这个阶段,重化工业阶段,对这个阶段有争论,不管怎么争论,这几年来重化工业发展是快了,更加需要资源、能源、矿产的资源,而东北地区靠着俄罗斯、蒙古近,从俄罗斯、蒙古、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油合作,并不是说需要从俄罗斯吸收多少资金,从蒙古吸收多少资金,所以东北亚的合作和东南沿海开放至少这两点是不一样的。 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在东北典型例子已经很多了,这里面已经提到了,山东明纸业收购了严重亏损的机制股份重新启动的生产。另外还有钢铁生产方面,河北的民营企业也在东北收购了相当一批钢铁企业。 国家对东北的工业重组也非常重视,国家设立了国债资金专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到去年年底,国家安排了234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使鞍钢、东北特钢、一重、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大庆石化、吉化、抚顺炼化、一汽、哈电站设备一批重点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方面,在对外开放方面步伐加快势头良好,有时候把它叫做振兴东北一个亮点,吸收外资,国内刚才讲的,民营企业投资,另外形成振兴东北氛围以后,外资进入也是大大加快了步伐。 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牵头,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许多进一步适合东北地区特点的,进一步开放政策意见。 截止到去年年底,东北地区共有17家外资银行在沈阳和大连设立十家分行八家代表处,另外这些企业也走出去,像黑龙江哈粮集团成功并购德国凯狮集团等。 第四,资源性城市工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这在德国和法国、美国、英国经历这样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不管你搞什么样的经济,不可再生的资源,总有资源枯竭的一天,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这项工作应该说振兴东北以后,提到议事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首先是抓试点,这个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效,阜新去年平均增长2%,增速提高了十倍,原来我们想探讨一下关于自然性城市转型若干政策,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资源类型不一样,油的资源和煤的资源特点不一样,煤的资源和森工的资源特点也不一样,好像还不能够把一个城市经研究推广一下其它城市,这样我们选择大庆作为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这样的试点城市,伊春作为森林资源小兴安岭,辽源作为煤炭,这样不同城市不同的类型,在进行试点,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全面展开了。 同时对于煤炭沉陷区和棚户区治理都加大了步伐。 第五,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2005年哈大转运线,东北铁路通道,长春、吉林城际铁路这些项目前期工作都已经启动了。另外像长春机场的扩建工程,大连新机场、长白山、鸡西支线机场前期工作都在进行,东北三省有的已经开工了。 经过政策的实施和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是比较好的。一是经济快速平稳增长。东北三省实现生产总值17129.9亿元,GDP增长12%,高于全国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累积完成增加值6422.5亿元,同比增长16.2%。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潜度,东北三省投资累积完成6903.5%同比增长39.3%,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率高12个百分点,东北长期投资偏低,补一下课应当的。当然也有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有一些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看法。 第三,对外开放迈新出的步伐,外商直接投资利用57亿美元,在2004年高速增长51.7%又增长89.5%,这个增长速度刚才我讲了,对外开放东北振兴的亮点。 第四,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双增长。200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6%、24.6%和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三个省比全国平均水平9.6%要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都高于全国平均6.2%的水平,高一到两个百分点。 第五,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推进比较顺利。一些具体数字我想就不一一重复了,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东北地区,实行社会保障试点和就业为全国下一步解决我们的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实和在全国曾经长期实行的双轨制,也就是就业按照正常的市场经济来说,没有什么企业内部搞下岗职工服务再就业中心,企业不会养闲人的,那是社会的责任,由于国有企业这么庞大,人员数量这么多,一下子把两三万甚至三四万人推到市场比较困难,我们有一个过渡的时期,东北三行实行个人帐户做实和并轨,以这两个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为全国解决这两个问题做出重要的探索,东北是最困难的地方,东北能够做到,其他地方没有理由做不到,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结构加快。沈阳铁西区的改造。像新疆特变电兼并沈阳变压器厂,沈阳鼓风机、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大连两大连船舶组成大连传播集团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造船能力达到五分之一以上,沈重集团重组沈阳低压开关厂,机电技术研究院实施技术改造,原来亏损十年的历史结束了。 是不是说振兴东北两年多来,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成绩面前应该说,包括东北各级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开局良好,我们面临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在沈阳,去年温家宝总理曾经召开过振兴东北的汇报会,在会上有人提出,振兴东北有没有明确的目的,是不是一年,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完成振兴东北的工作,家宝总理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家宝总理这届政府完成不了,下届政府继续做,他认为如果提出一年两年三年短期目标,弄不好地方造假,在现在的体制下,五看到振兴东北任重道远,前面面临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 信用环境比较差,不良资产数额比较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减弱。只告诉大家,东北地区是被我们国家银监会划为最差的信用等级地区,全国划成四个地区,好的就是江浙一带,高增长、低风险,经济增长高,金融贷款低风险,广东这一带高增长高风险,经济增长快,但是贷了款可能不还,风险比较。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低增长低风险,发展也慢,但是贷款的风险也不算太大,东北是低增长高风险,所以企业信誉度比较差,这是银监会副主席说的。建设一个信用环境不是一天两天所能达到的。有的干部自己就说,我从银行贷款就没想着还,而且贷了款把事情干起来有魄力,还没干事先想着还款,这个人思想有问题。我听到这样的议论,要想转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突出,这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 另外像东北的生态环境问题,像大小兴安岭植被的恢复,不是一两年树就长出来了。辽河松花江河水的治理,黑土地的保持,东北湿地的维护。把东北地区放开一点还要看到内蒙古的东部五个蒙市,这些问题的治理都不是短期能够做到的。东北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以及安全生产都需要高度的重视。去年一年东北形势不错,但是三声炮响,给我们压力很大,第一炮2月14号年初的时候,阜新先爆炸,然后就是吉林市化工厂爆炸,然后黑龙江,这三个省谁也别攀比,一家爆炸一个,安全生产问题真正改变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从体制机制、基础设备上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第三,今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作安排。首先是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今年要做好东北地区的厂办大集体的试点工作,对城镇社会保障试点进行总结,推动东北地区信用环境的建设,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真正在东北地区要形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这也有一个过程。推动东北地区开放更多的领域,吸引外资,参与调整改造。 第二个方面,继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包括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组建优势企业集团,继续利用国债资金,支持老工业基地结构的调整,当然要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管,搞好信息生物和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国家示范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在这次科技大会上都提得很明确的。整合东北区域的科技资源,加快推进东北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坚持开放式的创新,支持企业引进消化再创新,国外先进技术。我觉得这应该还是一点,我们说要自主创新,不是回到闭关锁国那个条件下去,我们一定是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情况下搞好自己的创新。 第三重要的工作大力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振兴东北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制定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抓紧阜新、大庆、伊春、辽源四个经济转型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家和省里在安排重大项目要向资源兴城市倾斜,加快建立培育新的产业,同时高度重视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提早做出议案,并组织治理。 第四,搞好以交通能源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开工建设哈大客运专线东便道,启动一些城市机场建设。利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煤电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坑口电站,促进煤电联运和综合开发,实施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对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地区其它发现资源东北老基地原油矿业企业参与开发。 第五,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像河流的治理,森林的问题,循环经济,这都不是短期能够见效的。第六个方面,也是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来,振兴东北过程中一定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社会稳定是振兴东北一个保证。有比较大的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这些结构调整后面都是人的调整、劳动力的调整,这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一起,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没有好的社会稳定的环境,这些调整都搞不下去。我们就提出来解决森工煤炭、军工比较困难行业职工就业和生活问题,对于现在辽宁省已经开始棚户区改造计划继续支持,吉林和黑龙江省也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恐怕很快会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就业前的培训。 第七,做好振兴东北指导和协调工作。编制包括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内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解决东北地区各省区由于体制限制、资源约束二个字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比如说治沙,辽宁省自己规划,沿着辽宁省界怎么处理,沙漠不是按照行政区划形成的,不能把规划做到内蒙古,像这样的事组织跨省的合作,河流、交通、电力重大产业结构布局不是一个省能解决的,重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配合中部崛起政策实施参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中部地区的老工业基地振兴。 四,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有关问题。大家都知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载体,对于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现在我们虽然说是GDP总量有人说是到第四位,也有人说超过法国,到了第四位,但是我们自己不要王子妄自菲薄,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制造规模居世界第五位,全国规模以上的装备制造业5.5万,从业人员15000万人,2004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10.84%,税金占国家财政收入的5.5%,机电产品出口额323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的54.5%。 电力装备形成比较完整的制造体系,发电设备、综合生产能力超过了每年五千万千瓦,2005年发电设备产量接近九千万千瓦,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80%以上为国产机组,四千立方米高炉也实现了自主化等。在石油化工装备中有七千名电驱动石油钻机成套出口,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到70万吨的乙乙烯改造工程所需压缩机关键设备我们已经实现了自主化。船舶工业能够建造30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八千婊箱级的集装箱船,大型LG运输船正在抓紧建造。城市的轨道交通装备的自给生产率达到70%,数控机床的品种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水泥日产八千吨水泥成套设备,聚酯成套设备实现自主化,近十年聚酯设备自主化一项为国家节省近两千亿元的投资。虽然近年来装备制造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行业自治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国际竞争力不强,总体素质不高,这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表现在一是普通产品制造能力过剩,重大技术装备产品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不得不依靠进口来解决了。二是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滞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的企业集团。三是装备制造业存在着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问题,影响了自主发展。原因就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弱,国内制造和使用两张皮,这些问题有一些比较深层次的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四是企业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市场准入难。五是鼓励国产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健全。六是对装备制造业的组织指导和装备自主化的协调推进缺乏长效机制,重大装备自主化涉及到国内国外、中央和地方,制造方和使用方方方面面的利益,应该站在国家詈夷为重的高度加强统筹协调,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随着行业主关部门的撤销,近年来中央政府管理整体装备制造业能力有所弱化。 振兴装备制造业工作的思路。文件里提出2010年以前,国家将重点组织发展16大类的技术装备。一是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二是750潜伏1000潜伏特高压交流和征服五千支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第三,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设备,第五,大型波瓣冷热连渣成套设备及涂镀层设备,第六,千万吨级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和洗选设备,大型露天矿设备,第七,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三十万吨矿石和原油运输船等等,第八每小时三百公里等级高速铁路列车新型地铁车辆,第九是大型环保装备及资源综合利用设备,第十大断面岩石掘进机以及大型开掘机械。十一,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仪器,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及部件。第十三新型纺织机械。第十四,新型、大马力农业设备,十五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电子元期间、整机装联设备,生物工程、生物工程和医药生产、移动通讯设备等。第十六民用飞机。 思路,政府行使宏观调控职能,支持技术装备自主化和应用。国家有针对性安排一批重大设备的依托工程,要求项目业主和制造部门联合制定出详细装备制造实施方案推进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点产品的研制工作,承接单位必须具有消化的条件。 鼓励订购使用首台套设备,组织编制禁止和限制引进重大技术装备目录并定期发布,防止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研究制定将国家重大项目纳入政策的实施办法,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要高新技术设备和产品实行政府首购政策和订购制度。 第二方面尽快增强企业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期,经济增长逐步从资本投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主,转向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以市场换技术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最近科技大会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有七大发展目标,第一个目标就是提出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要进入到世界先进行列。国务院为此出台了一些正在制定出台很多配套的政策,国家发改委也在研究怎样规划纲要有关哪些政策需要配套。 总之,这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坚持开放式的自主创新,鼓励消化吸收引进中的技术。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研发工作,并实施研究成果的产业化,鼓励企业通过购并、参股国外的研发制造企业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振兴装备制造业中的作用,提高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级,使标准成为实现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 第三,指导重点骨干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改革方向。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体制改革,鼓励国内各种所有制资本参与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同样支持这些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促进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联合,产学研一体化等等。 培育一批集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承包和全程服务为一体的工程公司,系统成套公司和工程监理公司,参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在振兴装备制造业能力过程中,有一个争论,究竟有些装备制造业引进外资到什么样的程度,我想还是按照原来经济体制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和这次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精神处理,既要考虑到国有企业改革,适当引进国外资金长处,同时又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比如在军事工业就不用说了,涉及到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要保持自己独立自主的控制能力。防止简单把国有企业作为包袱甩掉、卖掉。 我简单向大家介绍这样一个情况,关于振兴东北和振兴装备制造业有关的情况。谢谢大家! 主持人:孙延祜 中国企联常务副理事长: 今天下午的日程主要请专家学者做专题报告,根据与会企业家的要求,特别是东北地区企业家的要求和有关领导的希望,能够讲一讲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政策以及与东北亚趋势,现在我们开始进行专题报告的第一场,首先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同志做专题报告,宋晓梧同志曾经做过中国劳动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厂长经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国家体改委分配司司长兼国务院职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兼宏观研究院院长、国务院提改办党组成员兼秘书长、国家体改委分配司司长。宋晓梧同志现任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的副主任。晓梧同志是研究员、博士,对于劳动学、劳动关系有非常深的造诣,特别是对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掌握国家一些政策,也是国家一些政策的起草人。他今天的报告主题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与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现在大家欢迎宋晓梧同志做专题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