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界的创新思维与素质提高
上海宝钢集团总经理谢企华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而公司一旦被纳入全球竞争的体系,就不得不试图提高自己的效率,淘汰过度的管理行为和不当的运作方式。全球化的竞争对各个公司都有天下之大却难独霸一方的感觉,经济全球化是企业国际化经济的结果,同时,又迫使每一个企业进入国际化。 这种国际化不仅仅是做一些国际贸易,办几家驻外的公司,或者吸取利用一些国际的商务信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面对这种挑战,企业必须做的是,努力使公司实现全球地方化。全球地方化这个引人注目的名词是索尼发明的,它的意思是说,通过低成本的封锁化,把企业的一种全球化的产品调整成符合当地用户要求的产品,全心全意地为各地的用户服务,同时要剔除无益的重复的经营。比如在中国可以用上中国版的微软软件,可以坐上中国版的空中客车,可以吃到中国版的麦当劳。 与此同时,这些公司和这些产品又尽可能的保留了它们风靡全世界的品牌形象。全球地方化令企业在经济全球化时期,重塑一个让人可以接受的企业形象,同时又给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带来了新的动力。企业在全球地方化所做的事情,就是围绕着公司全球化的蓝图,把自己的东西变成如同所有各地的东西一样,要实现这个目标,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创新。这里说的创新不单单是指发明创造,而是指全球化的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的生产,一直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而企业家正是这种创新活动的灵魂。 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是将创新化作个人的、内在的习惯和自觉行为的思想意识,它促使企业家时时想创新,处处利用创新,时时追求创新,如何达到一个具有强力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的思想境界,它包括了问题的意识、不满的意识、克服困难的意识等等,其核心都是创造的竞争,或者说是一种标新立异的意识,甚至由于独创力是构成企业家创新意识的基础,因此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变成可以操作的具体工作。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的企业家必须具有创新的思维,而创新的思维对于企业家的素质又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发现创新的战略需要高瞻。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家不能光眼睛向内,而要学会睁眼看世界。企业家要使企业全球化,那就得站在能看到全球的高度,看看我在哪儿?用户在哪儿?对手在哪儿?我用什么招?用户有什么需求?对手将如何与我博弈?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正确的创新战略。 其次,把握创新的方向需要远瞩。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几何积数在增长的,过去十几年才能发生的变化,如今只要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这种变化的提速,使得对未来预计的难度大大提高了,企业家要把握未来,首先要有远见,这种远见与过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不是在运输条件下的远见,也不是在低价速度条件下的远见,而是在高价速度条件下的远见,只有有了这种远见,才能把握准确的创新方向。 第三,找到创新的切入点,需要增知。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没有人能够给企业家一把打开全世界的万能钥匙,我们已经学过的,传统的领导技能已经不能胜任这项任务,仅仅靠自我膨胀的知识来管理,也将是徒劳无功的。企业家将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真知,就是对自己企业,自己所在的行业,相关行业的各个企业的优势、历史、机遇和挑战等各种情况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创新的入口和途径。 第四,要拿出出其不意的创新战术需要主见。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尤其是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企业家的开拓主要依靠自己的主见,就是对外部世界的正确判断,独到的管理理念和非常具有实效的运作技巧,如果企业家不具备这个本领,而想要既清楚又恰当的来进行创新决策,这是难以想象的。当企业家有了这种主见,他才会产生独特的创新思路和出其不意的创新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