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价值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
(2005年4月9日)


  我最近两年关注的重点是政府转型,整个研究重点,企业联合会给了我这个题目。2002年的这个时候,在广州的企业家活动日,我在这个会议,提前承认实现创业性企业家价值的22条建议,当时,建议牵头向国务院正式提出在我们国家如何加强建立企业家制度,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家价值为重点的企业家制度,从2002年到现在,3年时间过去了,情况又怎么样呢?大家看到去年我们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有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总体上说,企业的改革和环境,尤其是企业家生存的大环境并不是看好。2004年,我们有十多位在国内著名的企业家,纷纷落马,今年一开头,1月份开始,我们就有三、五位著名的企业家又落马,而且2004年,发生了我们在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在企业改革上,一次比较广泛、深刻的争论,我想到这样一个背景。比如说,我们伊利集团,我看了材料,20年前,这个企业不到40万的资产,利税不到五万;20年以后企业是40个亿的资产规模,100亿的销售额。但是,在这个总背景下,他落马了。我们过去谈得最大、最多的是褚时健。我在很多场合下为他喊冤,因为这是制度的悲哀,类似于褚时健的创业家的落马已经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好象成了一种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两个大的问题:一大问题,对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疑问,甚至开始对它的方向,26年的企业改革方向,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社会上又有什么情绪呢?因为企业家是26年改革的最大利益者,很多社会现象,包括腐败现象和企业家相联系,所以我很为难,我把这些现象提出来,在这样一种现象下,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制度。应当说弘扬企业家精神的社会环境、建立起企业家制度的社会环境,比前些年不是有所前进了、有所改善了,而是在某些方面有了局部的恶化。所以,大家应该从道理上,特别清楚企业家的价值、企业家的作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现在这个环境下我们应该思考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第一,我们应该重新反思企业家精神。什么叫企业家精神?第二,认真地思考,我们有没有可能,或者怎么样才能够建立企业家制度?从一般道理上大家都很清楚,企业家精神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企业家精神是最珍贵的国家资源、民族资源。一个欠发达国家、一个经济转轨的国家所缺乏东西很多。但是,最缺乏的是什么呢?是企业家精神,什么样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进程当中突出了两个方面:1、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没有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不可能形成企业改革乃至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推动力,是一种经济的推动力。2、社会责任,没有企业家这样一种社会责任我们不可能在一个和谐的条件下来推动市场化改革,所以今天的转轨、今天的群体把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精神,这两个最突出的问题反映出来。3、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或者叫做重要保障,尽管企业家队伍出现很多腐败现象,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行为最本质的内涵,企业家精神也是很多企业办得活或者叫基业长青的一个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从道理上都可以讲,但是从今天看我们需要企业家精神,我们现在讲“健康、和谐”,大家强调能源、强调环境。但是,比这两个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家资源,我们在转轨进行了改革开放或者整个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企业家资源,是最珍贵的本土资源、最珍贵的国家资源、最珍贵的民族资源。就是我们现在弘扬张扬企业家精神,现在是制度权利。现代企业家、特别是优秀的企业家纷纷落马,有他们个人的重要原因,这个不可忽视不可否认。但是,在我们整个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他们个人的悲哀更是制度缺失造成的。因此,我们现在讲,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用于企业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所以我略改一改今天这个题目,提出三个问题,改革攻坚阶段的企业家队伍建设。我们今年是改革项目年、公关年。在改革公关年,今年我们企业家制度建设,怎么来分析?有多大可能、在哪些层面上需要我们一起研究问题、推动实践。我想从宏观方面提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改革攻坚阶段企业家制度建设的特殊环境怎么来看待;第二,当前和下一步的企业改革能够为企业家制度提供哪些好的环境。对企业家制度安排能做一些什么事情;第三,更是一个宏观大前提,政府转型对企业家制度建设会带来什么影响。
  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改革攻坚阶段企业家制度建设具有那一些特殊性?我看到孟晓苏说:“改革攻坚什么是“坚”都没有搞清楚,还要来搞攻坚!企业股权可以转移给外资是不是就只限制企业家谁投资谁受益。是不是在我们这里还要大肆鼓吹?从1984年开始我做了二十多年的改革研究,什么是改革攻坚呢?孟晓苏对这个问题提得很尖锐,他从企业这个方面来谈。从我自己来看,市场化改革不能估计过高,严格讲我们只是建立了市场主体,形成基础作用的基础性改革方面,有了重大进展。但是,在以政府改革为重点的改革方面我们还远没破题。因此,我们改革攻坚的内容是什么呢?我想至少说,有这样四个内容:
  第一,要实现市场化改革的实质性突破。这两年随着对改革的不同意见,利益关系上出现新的各种问题,我们市场化改革在有些方面有突破,但在有些方面是严重滞后的。举一个例子:“政府经营城市”是这里最热门的一个口号,城市都高举“政治经营城市”什么叫“政治经济经营城市”以政府经营体为主要内容的经营城市,靠什么呢?不是市场配置,是行政主导、行政配置。所以,这些年我们企业在这种背景下,要更多的同政府打交道,向更深入的层面转移,否则很难适应这样的一种状况。比如说,我们讲审批制度、投资体制改革,搞了多少项多少项,最大实质性审批的投资项目并没有多大进展,甚至审批权利比过去还厉害。什么叫投资体制改革呢?投资体制改革本身的含义是什么呢?不就是限制政府的投资权限放开,企业的投资权利、权限由审批制到备案制,备案制在具体环节上卡得比审批制还厉害,在我看来在投资体制改革基本上没有什么突破,目前也很难突破。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企业的发展,是受了相当大的影响。
  第二,“攻坚”攻什么呢?重大利益关系,我们90年代初搞分配制度改革,但是,搞来搞去,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上没有推开。延续到这么十多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益呈现复杂化,由利益关系所引发的社会已成为建立和谐社会当中的基本矛盾,谈这个、谈那个都很重要,协调不了城乡关系,我们这个和谐社会是没有基础的。
  第三,这个“攻坚”攻什么呢?就是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经济体制社会,改革既然承认这些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了政府的影响,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出现,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现实,可是呢,谁来代表农民利益?谁来代表不同群体的具体的利益?没有。而且,我们相当大量的社会组织是官办的。比如说行业协会上海是行业协会发展最快的,可是到目前为止,仅从数量上说赶不上解放前,数量现在只有100多个,解放前是200多个。现在政府转型难度很大,就是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结构性改革将是下一步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干部制度的弊端已经从经济行为、社会行为引发矛盾,越来越严重。这套不合理的制度,在现实中有某些腐败的问题对经济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所以,现在不是你想不想改革的问题,是社会的矛盾、经济发展的矛盾逼得你改革成什么样的问题。那么从这样一个情况看,我觉得我们改革攻坚阶段,企业家制度有三点特殊性:第一点紧迫性比较强,为什么呢?我们说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基本形成了,我们企业家的制度是什么呢?我们党的正式文件上什么时候出现过“企业家”三个字呢?直到现在的文件才出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劳动技术资本,四大要素没有,我们说我们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框架,但是,企业家制度的框架并没形成。什么是企业家制度?我这个判断,符合不符合现实?我们在座的都是做企业管理工作的,大家可以分析。我们改革把解决企业家问题作为一项重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建设,当中企业家制度严重缺失、严重滞后、严重不相适应。西方一位经济学家讲了一句话,企业家的消失将导致市场体制的消失。为什么呢?企业家是在市场改革中形成的。但是他又是推动市场经济改革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我们企业家队伍在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制度严重不相适应,严重缺失。现实来看,我们中小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一批或者有几个好的企业家?有一个好的企业家就能带动一批企业家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家制度的建设,是我们民营经济发展带有年观念性的甚至说是决定性的因素。第二,哪些企业搞得好呢?企业中有一批好的管理者,有一个好的企业家带动一批好的管理者,在一段时间会搞得好。所以,下一步看国有企业发展的好坏也跟企业家在一起。第二,有相当大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社会急需要企业家,在当前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在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在当前一程度的两极分化已经形成。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企业家制度的建设有着相当大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有关利益关系的制约,对企业家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应该说:社会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家的发展并不有利,这是一种复杂性,另一种复杂性的就是在转轨时期企业家行为也是有复杂性的。所以,有人就把腐败和企业家挂钩,认为我们这些年获益的企业家是和腐败挂钩的。我们国家基本上是权利干预经济,这才是腐败的真正原因和真实来源。所以,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由于这样一种复杂性,就说明了我们在当前和下一步的改革中必须把加快、完善企业家制度作为一项改革的任务。在国有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在政府转型的过程中能不能够将企业家制度将来留下更大的空间、创造更好的条件。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家制度安排,我想在这里提出四个问题和大家讨论:一个是,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目的是什么呢?是搞单一的国有制,把国有经济做大做强,还是改革单一的国有制。我们最近有些号称左翼经济学家说:市场化改革错了。现在不是改革国有制,而是要做大做强国有制。现阶段目标是发展股份制混合制经济,与股份制为重点的混合制经济30%左右,搞得好未来五年可能到70%左右;反之,可能进展不大,可能还会有倒退。但是现在看,第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们既定的大方针,是企业改革的大目标;第二现实的情况,是要有效益必须走混合制经济这样一条道路。从整体上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它的竞争力和它的效益是赶不上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才有个企业家的问题。所以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越快对企业家的需求就越大。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们基本经济制度中,逐步成为主体。什么是混合性企业经济?各类资本相融合的以股份制为基础的企业形态和企业形式。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家制度的安排,我在2002年就开始讲,这不是我的观点,是经济学界的观点,现在企业制度发展本身有了两个大的变化,要确认两个大基本原则,一个由传统企业强调货币资本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货币资本和企业家、其他企业利益共同体这样的一种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现代企业,不单单是自办所有者的企业,而是资本所有者、企业家利益共同体共同拥有的企业,才叫现代企业。第二,一个大的转变,由传统企业制度,由出资人为指导中心这样一个结构向以企业为指导的转变。股权的多元化和企业家的作用是现代企业的两大特征,我们转轨过程中要有两大转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去年出现了争论,这样一种原则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1、企业家是不是一个简单的保姆?企业家保姆理论符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和现代企业的基本原则?很显然,那些创业的企业家、那些成功的企业家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共同利益的受益代表,是“首席代表”,他是企业利益,企业效益,主要的一个贡献者,怎么能把他简单等同于保姆呢?2、重新思考一下“谁投资,谁所有”,我给大家介绍一下,1993年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条例中明确确立,谁投资谁所有,而且后面还有一条:对资产不明确一律化为国有。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企业家要求分享自己应有的时候触犯了法律,这就是制度的悲哀、制度的缺失。现代企业理论,讲企业,不仅是,资产资本所有者的企业、出资人的企业,是在共同创造了企业财富的资本出资者,资本所有者和其他劳动者和各种相关利益主体的企业。
  美国13%的企业搞员工持股,叫社会持股。我们以劳动工薪为基础的无偿分配和有偿购买相结合的员工持股,我们叫私有化,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法。现在有一种说法:以两个转变为基础的制度,是以富人利益为基础的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企业发展的规律。要把企业做大,要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为生产力,就必须这样做。由此,我们才有一个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企业改革当中怎么看待产权制度,建立、健全产权制度,现在在实践当中遇到很多障碍,本来MBO是融资担保机制,解决不足的问题,这个很清楚,我想讲这么几句话:第一,他是企业家和企业为了探索现代产权制度,探索极力约束机制的一种常识,长期积累的一种常识,长期积累的一种爆发。1996年我们向国家提出以承认劳动力权利的无偿分配和有偿的20条建议,当时报给国家经贸委,经贸委就在人民日报给以批判,以后,各种转换也受到了很大的干扰。这种情况一出现,大家一股脑的把希望寄托在这种制度上。第二,他是在一种不规范中的探索,一种鱼目混珠,有些人把凡是坏的事情都盖在企业家身上、盖在改革的身上。第三,在规范当中取得发展,产权制度改革当中我们出现一些事,就是关于实现企业家价值和国有资产流失,这是去年以来最大的问题,是不是建立这样一种企业家制度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建立产权制度的常识和试点当中。所以,我们大家从实践当中看,我们不规范的MBO也好,而且有人鱼目混珠,专门干这种事情。国有资产流失的真正原因是在国有企业缺乏现代产权制度,制度严重缺失或有制度不能得到严格执行,这样一种情况下发生的,更是在政府行为扭曲,尤其政府权利过分干预主体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这样情况下,我们造成了南孚这样一种悲剧的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当中,要从实际出发,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分析。
  第四,国有资产体制改革和企业家制度的建设。1、国有企业、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管资本,不是管人、更不是管企业,是对国有资产资本的负责。2、既然是对国有资本负责,那就必须走现代以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制度。3、要搞现代企业制度,主导的核心是企业家队伍。我们形成选拔机制,更大地、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我们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至少中说从资本负责的角度要把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国有资产到现在已经超过50%了,在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应该给企业家制度建设提了很多新课题,然而发自于企业家的声音很弱。
  最后一个问题政府转型与企业家制度建设。现在形成情况是这样的:1、2003年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一个调查,在现实的情况下,几乎10%的企业都要依靠政府。2、2003年也是我们中国调查发布,企业经营者对成长环境对经济体制,一般的占到50%以上,或者对企业家不利的占50%以上,因为法律环境不利的占到70%以上。3、制度情况,宪法做了保护公民私有产权,但是国有资产法、税法以及物权法,相关的法律还没有出台,与宪法相对应的现代产权的保护机制还没有形成。4、虽然十五大、十六大,提出了劳动管理技术可以参与分配,但是事实上,企业家对于企业剩余的索取权并没有解决,或者基本上没有解决。政府的转型对于企业家制度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我把政府转型进一步概括为一体,从经济建设性主体向经济服务性主体转变,创造一个平等竞争市场环境。5、政府应该成为制度在转轨攻坚阶段制度性功用产品的提供主体,这是我们企业当中,大家共同的一个要求。
  对企业家来说什么叫社会性公用产品?比如说,现在最关键的是两件事,企业家作用和形象。在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公众认为企业家是小偷、企业家是搞跨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韩国政府专门成立一个经济教育局,宣传企业家,扭转企业家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保护企业家的地位。因此在金融危机后韩国又出现了一批企业家,所以韩国讲,在韩国企业领袖被誉为和政治领领袖一样珍贵的人才。2002年我就建议,应该在推动企业家发挥的作用,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我们利用下一步政府高度重视改革、推动改革,能够尽快把企业家制度建立搞好一些,建设和谐社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