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中国在去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人民币。 全年GDP比上年增加10.3% 在这份万余字的公报中,国家统计局以翔实的资料和图表,分综合、农业、工业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对外经济、交通邮电和旅游、金融、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卫生和社会服务、人口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以及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等十二部分,展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综合看,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中国经济去年平稳快速增长。全年GDP比上年增加10.3%,CPI比上年上涨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初步测算,2010年内需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个百分点;净出口扭转了2009年对经济增长的负拉动趋势,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显示内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比2009年更加协调。 2010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这使得中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连续4年产量超过5亿吨,对稳定居民消费价格起了重要作用。 经济平稳发展 收入快速增长 《统计公报》全面反映201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那么,如何看待去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领域的变化?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做了详细的解读。 GDP增速快于世界主要国家 《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 谢鸿光:去年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是在非常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实现的。从宏观经济来看,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回落,一度引起对于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担忧,而9月份之后物价上涨突然加速,又引发持续的通胀预期,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构成巨大挑战。 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比上年增长2.9%,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连续7年增产,连续四年产量超过5亿吨。 谢鸿光:去年我国的气候条件是近年来较为严峻的一年,低温、干旱、洪涝灾害接连不断。年初,气温较低,雨雪天气偏多;春季,西南部分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干旱,7、8月份南方部分地区又遭遇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10月份,海南又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强化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措施,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秋粮实现大幅增产,全年粮食再获丰收。9月份以后,虽然由于农产品价格导引的物价上涨持续加快,但由于粮食增产的有力支撑,全年CPI上涨3.3%,基本实现了全年预期的目标。 内外需对经济增长支撑的协调性更强 《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谢鸿光:2010年的外需增长有一定的恢复性增长的成分,但全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均超过2008年创造的最高纪录,显示外需已经恢复至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同时,内需延续了2009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增速依然较快。消费热点持续旺盛,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初步测算,去年内需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个百分点,对增长的贡献率为92.1%;净出口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9%。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 谢鸿光:就业状况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一年。2010年我国积极就业政策力度加大,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比上年增加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比上年增长5.4%。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面继续扩大。截至去年年底,267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总额为832亿元,累计受益7亿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