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通胀如虎 有信心管好通胀预期 温家宝在回答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问题时表示,通货膨胀就像一只老虎,如果放出来就很难再关进去。今年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各项工作中,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了第一位,有信心管理好通胀预期。 温家宝表示,对于物价,政府不敢掉以轻心,将从三方面管理好通胀预期。首先,要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保障供给;第二,加强流通,特别是要加强农产品流通的薄弱环节;第三,要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管好市场。此外,还要控制货币流动性,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 解读 稳定价格预期对症下药 分析人士指出,将“控物价”放在今年工作任务的首位,并不意味着当前的通胀形势空前严峻,而是更多体现了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今年物价4%的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作出的调整。目前看,我国现在粮食库存充裕,工业品市场格局基本平衡,这两个物质基础将决定2011年中国物价上涨趋势将基本稳定,不会出现恶性通胀。从一定的意义上说,稳定价格预期比稳定现期价格更为重要。 实现质量与效益并重的7%不易 温家宝指出,主动调低经济发展的速度,不仅表明决心和意志,而且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就是说,在今后五年以至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我们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真正使中国的经济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着重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 经济发展速度、就业与通货膨胀三者之间有密切联系。经济发展速度高,就业人数就会多,但通胀的压力也会大。经济发展速度低,就业人数少,但很容易使经济走向衰退。我们必须在这两条道路当中走出一条光明道路,把它们有机地连接起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调整经济结构,解决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使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环境和资源相适应。 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大家注意到,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基数大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解读 结构调整是调控主要方向 “十二五”年均经济增速确定为7%,这个数字相比“十一五”规划降低了0.5个百分点,数字变动虽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主动调低经济增速,表明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困难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克服的决心。“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目标定位年均增长7%,从历年经验看,最终实际增速可能高于这个目标,但是7%带来的结构调整才是中央政府未来调控的主要方向。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加大人民币浮动弹性 温家宝指出,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不动摇。如果从1994年算起,我们大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已经进行了3次。 现在同1994年相比,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升值57.9%。我们这次改革主要是改变单一的盯住美元,而实行根据市场需求,参照一揽子货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们将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浮动的弹性。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这种升值还是渐进的,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就业,我们要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 解读 人民币年升幅或达5%-6%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我国外贸顺差在减少,但是,未来顺差还将有所回升,这意味着人民币还有升值的需要。另外,考虑到最近贸易政策的改变,中国不再追求更多的顺差,升值的步伐可能加快,预计2011年人民币将升值5-6%。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外贸企业抗压能力似乎要比人们想象的要强得多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在人民币兑美元迅速升值的同时,人民币有效汇率总体相对稳定。第二,面对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企业也被迫开始提高价格,这起到了大大缓冲升值对企业盈利压力的作用。 正在着手制定“新36条”贯彻细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我们的方针是要实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发展,两个毫不动摇。2005年出台了支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的36条。去年又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的36条。应该说,这两个36条雷声不小。无论在法律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无论是在财税金融政策,还是在准入政策上,我们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一视同仁,鼓励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我们正在着手制定新36条的贯彻细则。我相信,这两个文件将会进一步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解读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在提速 来自民营企业的声音认为,国有经济在一些对民营经济开放的竞争性领域已经通过规模化的优势,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壁垒和垄断化的优势。如何落实“新36条”在现在看来更加重要。温总理明确表示“正在着手制定新36条的贯彻细则”让我们看到了落实“新36条”的步伐正在加快。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深化改革,不是简单的市场准入就能实现的。 房价调控重在落实 地方政府负主要责任 温家宝在回答房价调控问题时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落实各项调控政策,中央政府要密切跟踪和分析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形势,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地方政府要公布房价控制目标,负起主要责任。 他强调,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从供求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保障性住房除了棚户区改造以外,主要用于公租房和廉租房,这个方向必须明确。资金方面,中央今年将向地方补助1030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加大投入,但还必须更广泛地利用社会资金。而保障房土地供应必须单列,做到应保尽保。此外,保障房的管理和退出机制现在就要着手制定规则,实行从建设到管理,到推出这样一个完整机制,使保障性住房质量、效益和管理都得到保证。 解读 建保障房一举数得 分析人士指出,2011年我国仍将延续社会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供求关系失衡的状况和部分城市房价继续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因此亟须落实并强化现有的调控政策。一旦市场再次出现量价齐涨的过热苗头,新一轮的调控随时有可能到来。 而加大保障房建设,将真正形成中国楼市商品房保障房双轨运行的格局,有力地缓解政府面对房价上涨的被动局面。同时,保障房建设也可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弥补商品房投资可能下降的影响。此外,2011年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以及房价调控的行政压力有所加大,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有利于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落到实处,今年的房价或出现停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