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知识文摘
二O一七年第一期
发布时间: 17-02-27 03:39:48pm

健康知识文摘

中国企业联合会老干部处一七年第1总第146

这七种癌症跟吃有关

近年来,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走高,尤其是在城市居民中,癌症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在癌症防治专家的眼里,有些食物与几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胰腺癌 “三高”食物要少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李升平教授:胰腺癌和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这“三高”食物吃得过多密切相关。

预防胰腺癌主要是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在饮食中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平时要杜绝暴饮暴食,减少胰腺的负担。暴饮暴食将导致急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增加,而急性胰腺炎治疗不佳、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慢性胰腺炎,后者被认为与胰腺癌相关。此外,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比变通人高2倍。

胃癌 别老吃剩菜腌菜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胃癌单病种首席专家周志伟教授:不良饮食是诱发胃癌的首位因素。天天吃剩菜,是不少胃癌患者最为后悔的生活习惯。剩菜会产生一些亚硝酸盐,虽然含量不高,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爱吃腌制品也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原因。因为腌制的食物中常常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

肝癌 发霉食物可能惹癌“上身”

李升平:除肝炎导致肝癌外,很多人的肝癌都是“吃”出来的,主要是因为“黄曲霉毒素”和“酗酒”。在常见食物中,黄豆、玉米等富含淀粉的食物,沾染黄曲霉素而发霉后,致癌风险更高。用发霉的豆子、花生制作的食用油,也有致癌风险。

长期酗酒与肝癌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酗酒可引发慢性肝细胞损伤,尤其是肝炎患者,从肝硬化进展为肝癌的风险大大提高。

乳腺癌 高脂饮食增患乳腺癌风险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曦:乳腺癌除了和熬夜、压力大、爱生气等生活习惯有关外,也和“吃”有关系。高脂饮食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胆固醇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长期大量摄取动物脂肪,会导致血中雌激素含量增高,而雌激素具有诱发乳腺癌的作用。

口腔癌 少嚼槟榔,少食辛辣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主任医师宋明:嚼槟榔、品烈酒、嗜酸辣、爱饮酒,口腔癌患者有六成人具有以上特点。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和烟酒、砒霜等同列为一级致癌物。此外,吸烟和饮酒也是导致口腔癌的原因。

食管癌 少吃“辣烫糙”进食要慢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胸外科杨弘副教授: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食道癌的高发地。吃得太烫、太辣、饮酒是食管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 10℃ -40℃ 左右。吃得太烫、太辣会灼伤食管黏膜,不断刺激就会引起食管黏膜增生、变异,引发癌变。此外,喝酒,特别是喝酒精度高的酒,会直接导致食道黏膜烧伤,长此以往,在反复刺激下,食管癌就会发生。受年轻人钟爱的“火锅+酒”搭配,对食管黏膜更是双重不良刺激。预防食管癌,一方面要少吃“辣烫糙”食物,少喝过烫的热水,另一方面,进餐时要控制速度,提倡细嚼慢咽。这是因为狼吞虎咽地进食,不利于充分咀嚼食物,而食物粗糙容易造成食管黏膜受到机械磨损。

结直肠癌 爱吃肉、排便难要小心

中大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科副教授李力人:俗称大肠癌的结直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引起大肠癌的主要原因是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过多,无形中会增加肠胃负担,降低肠胃的蠕动速度,食物分解慢,滞留肠道时间长,导致排便困难,毒素在体内积累,给大肠癌发生埋下伏笔。

建议大家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多吃果蔬,并保持每天排便一次。

《广州日报2017.01.22任珊珊 余广彪 黄金娟

“救命药”你吃对了吗

当心脏肌肉得不到充足的血流供应而缺氧时,人就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造成血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运输血液到心脏的动脉过于狭窄,所以如何在心绞痛发作时高效便捷“扩充”动脉以增加血流量,就成为了大家遴选急救药的首要指标。

硝酸甘油属于硝酸酯类药物,是缓解心绞痛的经典药物。它能在人体内释放一氧化氮,使动脉血管平滑肌和其他组织内的“环鸟苷酸”增多,能够很好地调节血管扩张。除了心绞痛应急之外,硝酸甘油还能够降低血压和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速效救心丸是中成药,其中所含的川穹碱对动脉血管有较强的扩张和解痉挛作用;速效救心丸中的冰片又有止痛的作用。除心绞痛应急之外,速效救心丸在治疗偏头痛方面也有一定疗效。

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都需要舌下含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药效的充分利用。必要时可咬碎置于舌下方,口腔太干燥的话含少量白开水。

服药时,要采用坐姿,这样可尽量减轻心脏负担,缓解病情。

患者站着含服会出现由于头部位置高和四肢血管扩张而产生低血压症状,并引起晕厥;而躺着含服,心脏位置会更低,此时大量血液回流至心脏,会导致心脏储血量突然增加,加重心脏负担的同时,还会使症状更加难以控制。

服药量是控制病情的关键,速效救心丸可以长期使用,一般预防剂量为每次4粒,一曰2-3次;治疗剂量为每次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每次服15粒。

硝酸甘油主要用于急救,症状发作后当即含服1片,时隔5分钟后不见效果可再含服1次,最多连服3次。

作为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虽然硝酸甘油和速效救心丸的成分完全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张动脉血管。而对一些“特殊患者”来说,这两种药却不是随意选择的。青光眼、颅内压高、低血压和对硝酸甘油过敏的患者,建议选择速效救心丸。速效救心丸中含有冰片的成分,所以脾胃虚寒、拉肚子者应选择硝酸甘油。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属于“心绞痛”,但有胸闷且胸前区疼痛者,建议服用速效救心丸。对于心绞痛较重的患者,含服速效救心丸无效时,应立即服用硝酸甘油“救急”;正在应用“伟哥”类药品的患者应选择速效救心丸。

对于大部分没有禁忌的心绞痛患者,这两种药是可以轮流吃的。因为光吃硝酸甘油容易产生耐药,而光吃速效救心丸又容易产生依赖。

许多患者出现心绞痛时会两种药都吃,认为这相当于“双保险”,但是,叠加服用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效度不好把控,另一方面也极易掩盖真实的病情。

中老年时报2016.12.16

消化性溃疡 切忌症缓药止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大类疾病,近日,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其治疗的重点在于规范用药和足疗程用药,否则可能会因溃疡反复发作而引起严重后果。

规律性的上腹疼痛或已患胃溃疡

“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30-49岁人群是消化性溃疡的高发人群,占消化性溃疡患者的56%。其中,胃溃疡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40-49岁,占27%;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30-39岁,占30%。消化性溃疡的发作常有季节性,多在秋冬或冬春之交发病。”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流行病学情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主任医师孟捷博士如此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陈宁说,消化性溃疡大都表现为规律的上腹痛,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规律又有所区别。

胃溃疡多在饭后1小时-1.5小时开始痛;十二指肠溃疡多是空腹痛,也就是饥饿的时候疼痛,吃完东西后就会缓解;或者夜间胃排空后出现疼痛。孟捷也介绍说,中上腹痛、反酸是消化性溃疡病的典型症状,腹痛发生与进餐时间的关系是鉴别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临床依据。

孟捷说,近年来由于抗酸剂、抑酸剂等药物广泛使用,症状不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日益增多,要引起注意。尤其要注意老年患者常常缺乏典型的症状,临床常见到因消化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仅有上腹不适,而不出现上腹痛。

阿司匹林等药可引发、加重溃疡

陈宁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和慢性胃炎有些类似,也是因胃部或十二指肠的攻击因素与保护因素失衡而出现溃疡。相对于胃炎,溃疡的损伤面更深。在致病因素上,临床上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个重要的攻击因素;二是由药物引起,主要是解热镇痛类药,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许多中老年人会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目前这已成为导致溃疡的一个重要因素。

阿司匹林对胃的影响分两种情况:一是直接剌激,这种剌激可以通过口服肠溶片避免;二是阿司匹林在被人体吸收后其代谢产物会抑制环氧合酶的形成,这种酶可以促进胃部产生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是一种很好的胃黏膜保护因子。因此,即使是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其对胃的伤害几乎也是不可避免的。解热镇痛药不仅可引起消化性溃疡,还会加重消化性溃疡,是引起溃疡出血的一个常见的因素。临床上经常碰到因感冒服用退热药、因关节痛服用止痛药引起溃疡出血的情况。而且,因为这些药会掩盖疼痛,所以这些药引起的出血早期常不易被发现,导致延误诊治。

治疗用药要足疗程

过去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着重于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剌激,现在因为认识到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关系密切,因此特别强调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陈宁介绍说,在用药的种类上,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有相似之处:一是要用抑制胃酸药减轻胃酸对胃的剌激,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有止痛快、溃疡愈合快而且愈合率高的临床特点;二是用黏膜保护剂保护胃及十二指肠黏膜。黏膜保护剂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减少溃疡病的复发;而且此类药有的还同时兼具抗酸作用,或有辅助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胃溃疡的疗程是6-8周,十二指肠溃疡的疗程是4-6周。足疗程、规范化用药后,消化性溃疡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不规范用药、不按疗程用药,则会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有的患者在发病的时候,自行用些抑制胃酸的药,症状一缓解就把药停了。对此陈宁指出,虽然症状缓解,但因为疗程不够,溃疡并没有完全愈合。这样溃疡反复发作,容易导致幽门挛缩,出现梗阻,吃的东西无法从幽门排出,造成呕吐等症状。

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上,也要求按疗程彻底治疗。陈宁说,尤其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0%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如果不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只是治疗溃疡,溃疡虽然也能愈合,但很容易复发。

孟捷提示,消化性溃疡也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进食原则是易消化、富营养、少剌激。应远离刺激性食物、烟酒、咖啡、浓茶。

中国医药报2017.02.07杨六香

老人抑郁常被忽视

整洁的家里突然变得肮脏杂乱;父母无端奇怪的指责和怀疑;没事儿默默掉眼泪;总和你絮絮叨叨……老人出现这些情况,你可能认为是他(她)变难缠了,变得没有耐心。其实,出现这些情况,说明父母老了,抑郁与衰老同在!

儿女难懂

提到抑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压力大的中青年人,他们背负养家重担,在工作、婚姻、子女教育、养老等多重压力中夹缝求生。相比这些显性的焦虑群体,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则常常被我们忽视,甚至出现一些症状时,不被子女理解。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有着和年轻人不同的特点,比如抑郁情绪的持续时间更长,还有认识衰退的迹象,同时会有明显的躯体症状,像食欲不振、头痛、容易疲劳、睡不着、口渴、便秘等,因而时常会掩盖了抑郁症状延误诊断。

心情压抑、郁闷、极端易怒或烦躁,“好像与别人隔着一堵墙”,常因小事大发脾气……糟糕的是,对老人来说,这些抑郁的情绪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能通过“倾诉”和“发泄”的途径得到纾解,曰积月累,越攒越多,逐渐成为吞噬老人身心的负能量和毒素。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老人的抑郁问题一度成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老人的痛苦,做儿女的不懂,反过头来指责老人,结果又加剧了老人的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甚至有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老了容易抑郁

一些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抑郁症状的占30%左右,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调查中也发现,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为13%-30%左右

“这个比例相当高,但重要性却常被我们忽视。”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博士曹贤才介绍,老人抑郁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一大因素莫过于孤独—脱离工作岗位,子女在外工作,老伴儿“先走一步”,被送养老院等,都是造成老人孤独的因素。

“目前我国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退休后,老人一般会转变生活重心,难以适应,一旦没了生活重心,很容易出现抑郁。”曹贤才表示,习惯上班的人在退休后与人接触减少,容易有社会隔离感,出现抑郁反应,这在较早退休的男性中更为多见。

不仅社会交往锐减对老人情绪产生影响,甚至一些在老人当中高发的疾病也可导致抑郁,比如甲亢、高血压、肿瘤等。老人对身体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远远不及年轻人,这些累加的身心负担无一不会加重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包括对身体疾病和生活保障的担忧,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抑郁、沮丧的来源。

从社会交往来看,脱离工作岗位,子女在外工作,又或者是老伴儿“先走一步”……这些原先交际对象的相继“退场”,会让老年人的生活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独。

而从老人自身的角度,人老性格确实会跟着改变,比如顽固、依赖这些性格特征开始浮现。研究也发现,越是固执、依赖的老人,抑郁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

抑郁不是必然

既然“抑郁和衰老同在”,那是不是意味着,对于老人来说,抑郁是不可避免的呢?那倒不是。这就好比很多人认为,年老了就一定会“老眼昏花”、“老掉牙”一样,其实都不是必然。只要保养得当,一样可以耳聪目明。抑郁也是如此,只要调试得当,不是所有老人都会抑郁!

大量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于防治抑郁具有非常好的作用。然而,抑郁老人个体主动寻求支持的意愿较弱;需要老人们记住的是,对抗抑郁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孤独只会让抑郁更严重。

曹贤才建议,老人们应该多找找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也可以经常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和社区里的其他老人们下棋、聊天、打拳、跳舞。如果身边缺乏这样的亲朋好友,也可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心声。

轻度适中的规律运动,健康合理的饮食搭配同样能帮上不少忙,关键是让自己充实了,和外界多多互动,才能让抑郁的情绪一扫而空。

健康时报2016.12.27梁缘

关闭窗口
正规beplay官网
地址:beplay体育助手
京ICP证 13027772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