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家参考
中国光伏扬帆出海
发布时间: 24-05-30 03:23:36pm 文章来源: 企业管理杂志

文|茹佳林

关键词:光伏企业;海外布局;一体化产业链;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

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取得全球竞争优势、实现端到端安全可控,有望率先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的优势产业。当前,我国光伏行业的产能和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光伏企业出海步伐持续加快,出海方式更加多元化。

一、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光伏产业是围绕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和应用衍生的产业,也是半导体技术与新能源市场需求相结合衍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太阳能电池以晶体硅电池为主,占据市场98%以上。按晶体硅电池划分,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可分为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和下游应用等环节。

经过十余年发展,光伏发电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具有经济性的电源形式之一,具备大规模发展基础。近年来在持续开发大规模电站基础上,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通信等领域不断渗透。据统计,2022年全球发电量约为30万亿千瓦时,在能源电气化、绿色化大背景下,假设每年用电量以2%?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光伏电力占比50%测算,到2050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将达到2.5?3.5万吉瓦,是当前光伏累计装机量的30倍。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企业是这个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光伏产业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为数不多的、具有确定性成长空间的行业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在我国,光伏作为一种绿色清洁能源,不仅是支撑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高能源安全的坚实力量,更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主力军。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识,光伏依托其能源供给的泛在、普适、廉价和绿色特点,是世界各国可通力合作的重要领域。目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将光伏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内容。

我国光伏行业总体上经历了进口外国先进技术、设备;攻克技术难关,逐步实施国产替代;通过完备的产业链配套以及规模化发展从而具备竞争优势三个发展阶段。在研发层面,从跟跑到并跑,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在产业化技术层面,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化技术水平、产业链完善度均为全球第一。

二、我国光伏企业出海历程及特点

海外光伏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大量留学生、华侨携技术归国,推动了我国光伏制造产能的快速扩大。光伏出海从产品出口到海外建厂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光伏企业全球化战略目标的变化。

我国光伏企业早期进军海外市场主要通过并购或海外建厂,主要目的地为美国、欧洲和日本,海外布局的环节以光伏组件为主,目标主要是拓展销售渠道,更好地开发国际市场。如尚德电力于2006年以1.07亿美元收购日本光伏组件制造商MSK公司三分之二股权进军日本市场;2010年又在美国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30兆瓦光伏组件工厂。由于所在地生产成本较高,这些海外工厂相继关停。

随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2011年后我国光伏企业开始尝试优化海外布局。早期海外投资方面较多以组件制造厂为主,伴随海外组件厂发展壮大,2015年企业海外投资开始向上游延伸,到2022年我国光伏企业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产业配套集群。当下,各国对供应链本地化要求越来越高,光伏企业出海步伐持续加快。

20122018年,为应对部分国家关税壁垒,我国企业寻求在海外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地区布局建厂,布局区域主要为东南亚地区,并逐步形成产业集聚,布局环节主要集中在电池和组件。也有一些企业借助2012年全球光伏产业调整期,通过并购获得了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品牌,如当时国内有光伏企业收购了德国和美国几家全球知名的薄膜电池企业。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前后我国有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多家企业计划在印度设厂,但由于印度本地投资环境和政策原因大部分并未成行。

2017年后,为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我国光伏企业加大在东南亚地区的垂直一体化布局,扩充硅片环节以及组件配套环节,通过在海外的循环,规避多重打压。截至2022年,多家头部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可覆盖硅片、电池片、组件三个环节,一批光伏玻璃、铝边框等配套企业也开始在东南亚布局。

近年来,各国对于供应链本地化要求越来越高,都在通过贸易保护和直接补贴等扶持本地光伏制造业发展。因此,我国光伏企业开始酝酿在美国等地建厂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多家头部光伏企业分别宣布通过直接投资或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模式在美国建设吉瓦级光伏组件工厂。也有一些企业评估在德国等欧盟国家布局的可行性。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光伏企业投资建厂的目的地更为多样。除东南亚、美国,不少企业已经赴中东、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寻找投资机会。企业布局海外产能的产业链环节更多。此前出海设厂的企业多数来自电池与组件环节,目前针对上游的硅片、硅料环节,企业也有出海规划,全产业链出海已成趋势。此前中国企业出海主要通过自己出资建厂,如今形式更为多样,有的获得了海外资金支持。这说明中国光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已从单纯输出产品过渡到输出产业化技术、管理和服务,是一个不断向好的趋势。

随着全球光伏市场规模扩大及国际地缘格局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本土光伏产业作为保障能源安全、提高全球产业竞争力、增加本国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我国光伏企业势必通过更加开放的出海方式,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辐射更广泛的全球市场,输出制造能力,从全球战略出发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市场。

三、光伏企业出海启示

第一,光伏企业出海可充分利用海外资金、市场、技术及人才资源,通过合资合作模式共享资源、分摊风险,并实现互利共赢。例如,几年前晶科能源与法国电力新能源公司合作,成功中标阿联酋1.5吉瓦太阳能项目并创造了当时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新低。项目通过“制造+投资+运营”模式获得国际金融机构认可。法国电力新能源公司与中国晶科能源分占该项目20%股权,阿布扎比国家能源公司和阿联酋国有可再生能源公司马斯达尔(Masdar)占项目60%股权。法国电力新能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与阿联酋水电公司签署了为期30年的购电协议(PPA)。该项目合作成为业界非常好的案例。再如,阳光新能源公司在海外开发投资项目中,选择国内生产制造商作为主设备供应商,设备投资占总投资额一半左右。为了进一步融入当地市场,在企业海外市场积极组建本地化团队,有效拉动当地就业。光伏企业海外生产建设为当地带去绿色清洁电力,在助力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为全球提供了平等互利、共赢发展的中国方案。

第二,光伏企业通过出海应对国际贸易壁垒。自2012年起,由于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频繁遭遇“双反调查”,光伏企业直接出口遇到很大困难,迫使我国企业采用在海外建厂的方式应对贸易壁垒,并在当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配套。2021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遇到多种限制,促使我国企业进一步加速在海外地区的垂直一体化产能布局,以实现安全稳定的供应链,满足客户需求。此外,受到不同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在海外布局选址方面更趋多元化。

第三,光伏企业通过出海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光伏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需要依托更高水平的技术能力、产品品质以及品牌形象,这无疑对中国光伏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政策背景下,不断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夯实我国光伏产业基础,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有助于我国优势领域行稳致远。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成果逐渐落地,我国光伏产业的海外投资将会进一步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在国际相关产业竞争格局中的话语权,具备成为我国产业名片的潜力。

四、光伏出海面临挑战

一是光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信息获取难、不熟悉投资环境、对文化差异认识不足,以及风险防范措施不全面、不系统等问题,致使海外投资有时面临较大风险。目前光伏出海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出口国的政策调整以及政治摩擦带来的风险,例如加收关税、提升本地生产零配件比例要求等。

二是投资缺少协同性,面临集体性贸易保护风险。光伏企业海外投资缺乏联动性和协同性,企业各自为战,容易产生产业链单一环节扎堆布局于同一国家,而忽视了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合拓展的问题。这样不仅未能充分发挥中国光伏制造的产业链竞争优势,在快速把产能拓展到海外的同时,还把激烈的竞争带到了海外。企业需要有意识地谋求产业布局合理性。

三是海外投资面临汇率波动、资金流动等财务风险。例如,货币汇率的浮动可能导致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成本增加。外汇政策方面,投资者在投资地区的获利是否允许自由兑换,是否有限制等也会影响投资收益。目前,海外项目融资难度普遍增大。

五、建议与展望

很多国家的光伏市场正在崛起,这也是未来中国光伏出口的主要瞄准方向。中国光伏企业在融入全球市场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准定位,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出海战略。树立长远眼光,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积极谋划未来;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积极走出去,重视国际化发展。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按照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开展境外投资;进一步发挥政府指导、协调、保障作用,加快完善我国光伏企业海外投资相关体制机制建设,多渠道解决企业出口难题,高位统筹支持光伏企业出海。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鼓励引导作用。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出海,上下游配套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

坚持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确保我国光伏企业海外投资建设项目遵守东道国(地区)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了解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借助专业机构降低投资风险。积极与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RCEPz等合作机制,发掘和培养复合型跨国经营管理人才,推动国际项目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建设,促进不同地区团队高效管理和全球供应链协调和优化,增强企业出海的国际化软实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江华.中国光伏再出海:五大难题待解[J].中国经济报告,2017(11).

[2]袁全红.“一带一路”给中国光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太阳能,2020(8).

作者单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国际合作部

关闭窗口
正规beplay官网
地址:beplay体育助手
京ICP证 13027772号
Baidu
map